首页 >> 精选知识 >

邯郸学步的故事和寓意是什么 邯郸学步的历史典故

2024-05-23 22:15:27 来源: 用户: 

hello大家好,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,邯郸学步的故事和寓意是什么,邯郸学步的历史典故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“邯郸学步: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,不仅没学到本事,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。”

01、出处

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子往呼!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?未得国能,又失其故行矣,直匍匐而归耳。今子不去,将忘子之故,失子之业。”

李白诗曰:寿陵失本步,笑煞邯郸人。

02、典故

古时候,赵国邯鄆地方的人,走路的姿势轻盈、优美。

燕国海陵有个少年,不顾路途遥远,决心到邯郸去学习那里人走路的样子。

他翻山越岭,赶到邯郸,就整天呆在闹市,观看那里人走路的姿势。

他边看边捉摸那里人走路的特点,又模仿着做,可是学来学去,总是学不象。

他想,也许是自己走了十多年路,习惯于原来的走法,所以学不好。于是他下决心丢掉原来步法,从头学起。

从这以后,他每走一步,都得化费很大力气,既要考虑手脚摆动,又要考虑腰腿协调,还得想着每一步的距离,一时竟弄得手足无措。

他越学越差劲,当学习期满,要赶回燕国时,竟连怎么走路也忘掉了,最后只得狼狈地爬回去。

后人便用“邯郸学步”,比喻模仿别人不成,反而丢了自己原有的本事。

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  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