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ello大家好,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,马拉多纳上帝之手回顾(上帝之手和世纪进球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“马拉多纳拿球!两个人在缠他。马拉多纳触球,足球天才向右冲刺,摆脱第三个人,要给布鲁查加了!还是马拉多纳带球!天才!天才!!天才!哒哒哒哒哒哒!进球!进球!我要哭了!亲爱的上帝!足球万岁!进球!迭戈进球!马拉多纳!这足以让我流泪了,原谅我!马拉多纳,一个让人无法忘却的奔袭!历史级的演出!你是哪个星球来的呢?来唤醒那么多英国人?来让整个国家为阿根廷挥手庆祝?!阿根廷2:0英格兰!迭戈!迭戈!迭戈·阿曼多·马拉多纳!谢谢上帝!为了足球!为了马拉多纳!为这一切的眼泪!阿根廷2:0英格兰!”
全文引述的这段近乎疯狂的话,可能是世界足球史上最为著名的一段解说。
时隔34年,即便你听不懂这段来自乌拉圭解说员维克托·雨果·莫拉莱斯的西班牙语狂吼,但配上马拉多纳那充满雪花点的“世纪进球”的视频,依然会被深深的触动。
1986年6月22日,墨西哥世界杯1/4决赛,阿根廷队面对英格兰队,走进海拔2240米墨西哥城阿兹台克球场时,马拉多纳还不满26岁,正是巅峰时期。
整整4年前,1982年4月2日至6月14日,英国与阿根廷围绕位于南大西洋马尔维纳斯群岛(英国称“福克兰群岛”)的主权争议爆发了著名的“英阿马岛战争”,英国在阿根廷的家门口击败了阿根廷人。
“真正的足球,就是打仗!”在《少林足球》里,吴孟达扮演的明峰这样训斥阿星。
这场马岛之战后,英国与阿根廷首次在大赛中的相遇,更被阿根廷全国上下视为一场“复仇之战”。
上半场,阿根廷和英格兰都表现得非常谨慎,最终以0:0结束了上半场的比赛。
然而在比赛第51分钟的时候,情况发生了变化,马拉多纳分球给边路的巴尔达诺,后者停球被英格兰后卫霍奇挡出,而后回传给门将彼得·希尔顿,这时机警的马拉多纳跟了上去高高跃起,和彼得·希尔顿进行争抢,并用手将球攻入了英格兰的大门。
近在咫尺的英格兰后卫布彻和希尔顿一起目睹了马拉多纳的犯规,他们疯狂地喊着“手球!他手球了裁判!”但由于马拉多纳的个子矮小,动作也十分隐蔽,突尼斯主裁判阿里·本·纳塞尔没有发现,并判此球有效,希尔顿和他的队友虽然极力争辩,但结局却无法改变。
而当值的保加利亚助理裁判博格丹·多切夫在去世前的一次采访中透露,1986年世界杯,他看到了马拉多纳的“上帝之手”,但主裁判却并未询问他的意见。
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,马拉多纳宣称这个进球是“一半是上帝之手,一半是马拉多纳的脑袋”(A little of the hand of God, and a little of the head of Maradona)。
后来,劳尔、梅西、阿奎罗、亨利等都曾在球场上因手球获利,但谈到“上帝之手”,都无法与马拉多纳的这次相比。
当多年后《每日镜报》记者问马拉多纳“上帝之手到底什么意思”时,马拉多纳说:“这个进球并不是我诚心进行欺骗。我并不是不尊重英国人,但是在阿根廷的绿茵场上,这样的进球许多许多。那天下午的比赛中,我在场上跳跃起来,但是我的身高不足,所以就有了上帝之手。”马拉多纳说,在南美足球运动员中,“上帝之手”方式进球非常普遍,裁判也大多不吹犯规。
在2002年出版的自传中,马拉多纳承认这个进球是个手球:“我现在能说出当时不能说的事情了。当时,我称其为‘上帝之手’,其实那是‘迭戈之手’,我感觉自己有点像是偷了英格兰人的钱包”。
直到2005年8月22日,马拉多纳在一个电视节目中说他是故意用手把球打进,“我在等候我的队友来拥抱我,但没有人来……我对他们说:‘来抱我,不然裁判就会判入球无效。’”
但“上帝之手”4分钟后,马拉多纳从后场带球,带球奔跑了55米,一共44步,平均时速为29公里/小时,而且只用了10.8秒钟。
在这10.8秒钟里,他触球12次,但他还是没有被英格兰人追上,连过5人后将球打进。
赛后,马拉多纳在在更衣室里痛哭流涕,声泪俱下,他动情的高喊着“Argentina!”他动情的说,感觉这一战我们打败了一个国家,四年前无数的阿根廷同胞战死沙场,这一战告慰了阿根廷死难同胞的不散灵魂……
那一届比赛,阿根廷最终捧起了大力神杯,而马拉多纳奉献了堪称伟大的个人表演,一时间,他成了阿根廷的民族英雄。
前不久,为纪念这个“世纪进球”,阿根廷足协将“足球球员日”由原来的5月14日改为6月22日。
2002年韩日世界杯期间,国际足联举行了网上投票,马拉多纳的这个进球以18062的高票当选“世纪最佳进球”。
即便放在全世界范围内,前有1996年罗纳尔多面对孔波斯特拉连过5人的进球,后有2007年梅西面对赫塔菲连过5人的进球,但从各个方面都无法撼动的马拉多纳的“世纪进球”。
即便英国媒体也不得不承认,“臭名昭著的上帝之手,永垂不朽的世纪进球”。
当时英格兰门将希尔顿日后谈起马拉多纳,总是表示,他是个伟大球员,但我不会尊敬他。
而这场比赛,也改变了大洋彼岸许多普普通通中国男人的生命,尤其是许多60后、70后、80后。
“就像你我一样,他吸毒酗酒好色撒谎背负着家庭的负担,我们最爱他的恰恰就是因为他是个人而不是神,就像你我一样”,60后的“中国电子音乐教父”倪兵2015年曾经去过那不勒斯看球,“而作为一个马拉多纳的超级球迷,我这辈子最荣耀的事就是为马拉多纳的经纪人乔恩.史密斯工作过”。
“在现实资本主义的绿茵画布上,他是马蒂斯、是高更,是野兽派、是印象派。他将浓烈的色彩任性地倾倒在绿茵场上,不接受任何束缚,拒绝所有桎梏。他讨厌虚假虚伪虚张声势的文明,一心遁迹蛮荒,他在球场上的气质是如此孤绝,一如高更将自己在塔西提岛上流放。这颗不肯媚俗的心,风华绝代。”60后前媒体人周帆动情写道。
“1986年的世界杯,基本上改变了我二十年的性格,从16岁开始,我从一个沉默寡言体弱多病的骚年,开始疯狂喜欢上了足球。”出生于1970年的李璐瑒在朋友圈里回忆。
“为阿根廷哭过两次,一次是02年世界杯小组赛被淘汰,一次是今天”,70后阿根廷死忠球迷高科回忆,“中学的时候买过马拉多纳的比赛集锦录像带,反复学习他的过人动作,94年世界杯读大学,半夜约上球友翻宿舍去街上碰运气,听见哪家有电视声音就去敲门看他的比赛,看完宿舍门锁了也不能回去了,就跑到教室里去睡瞌睡……往事随风飘逝,一切无法重来。”
80后的前媒体人陈涛回忆:“初中时,我们中午去踢球,惹得班主任不满:‘你踢球,能踢成马拉多纳啊?’是的,我们没成为马拉多纳,也没有人成为马拉多纳,他是唯一。”
这便是那个唯一的马拉多纳——爱与恨,苦与乐,全部集于一身的男人。
“如果我不自我放逐,你们都永无归宿。”
上游新闻·重庆晨报记者 汤皓
来源: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
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