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且焉置土石”出自《列子·汤问》中的一段对话,原文是:“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,有大壑焉,实惟无底之谷。其中有五山焉:一曰岱舆,二曰员峤,三曰方壶,四曰瀛洲,五曰蓬莱。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,其顶平处九千里,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。以为虽善高,弗得至也。仙圣毒之,祷于帝,帝恐流于西极,失群仙圣之居,乃命禺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,迭为三番,六万岁一交焉。后共工氏之霸九州也,怒触不周之山,折天柱,绝地维,故天倾西北,日月星辰就焉;地不满东南,故百川水潦尘埃归焉。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,断鳌足以立四极,杀黑龙以济冀州,积芦灰以止淫水。”
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个神话故事,讲述了远古时期天地之间的变化以及女娲补天的壮丽景象。“且焉置土石”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在处理和安置土石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。它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以及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奈与智慧。
从现代的角度来看,“且焉置土石”也可以被解读为一种比喻,用来形容在解决复杂问题或处理大量信息时所面临的困境。在当今社会,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如何合理规划土地使用、有效处理建筑垃圾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。这不仅关系到环境保护,还涉及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。因此,我们应当借鉴古代智慧,结合现代科技手段,寻找更加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,共同应对这一挑战。
标签: